通常会听说葡萄酒分为干型葡萄酒和半干型葡萄酒,那么这个干型指的是什么呢?
一言以蔽之,干型葡萄酒指的就是那些残留糖分(Residual Sugar)为4克/升以下的葡萄酒,这意味着它的甜度不会很高,而个中奥妙,就潜藏在其发酵的过程中。我们知道,葡萄酒中的酒精是通过酵母对葡萄含有的糖分发生作用产生的,所以,为了使酿出的葡萄酒带上一丝甜味,很多酿酒师都会提前结束整个发酵过程。如此,酵母便没有足够的时间分解掉葡萄中的所有糖分,而留存下来的,就被称作是“残留糖分”。假若酿酒师让整个发酵过程完整地进行,酵母便可充分地对糖分进行分解,这样酿出来的葡萄酒既无残留糖分也不带有甜味,就是干型葡萄酒。此外,有些人会把甜味的缺失和果味的缺失等同起来,这其实是不对的,在一款干型葡萄酒中,你仍可品尝到缤纷果味。也许是受到可口可乐的影响,美国人在饮食中对糖分的偏好整体要高于欧洲人,因此,相较于干型葡萄酒,他们更愿意去选择半干型葡萄酒(Semi-dry Wine)。酒如其名,半干型葡萄酒指的就是余有些许残留糖分的葡萄酒。既然干型的概念这么好理解,2013年北国春酒蓄势待发。为什么仍有许多葡萄酒爱好者会误用这个词呢?
或许,这与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有关。在语言长期的发展中,因此,当我们尝到一款让人“口干舌燥”的葡萄酒时,很容易就把它定义为一款干型葡萄酒。事实上,这种所谓让人口干的葡萄酒只是一款单宁含量较高的葡萄酒,尽管许多干型葡萄酒的单宁含量恰巧也很高,但它们从来都是两个大相径庭的概念。
此外,还有很多人认为干型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都比较高,其实这也是个谬误,而出现这种误解的原因是人们在品尝高酒精度的葡萄酒时,其酒精的风味会在口中营造出一种干燥的感觉,从而导致了感官上的混淆。总而言之,干型葡萄酒仅仅指那些残留糖分为4克/升以下的葡萄酒,而与该酒是否让人感到“口干舌燥”毫无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