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外卖不够好吃?西餐不够情调?还是火锅不够巴适?粤菜不够逼格?答案或许都不是,但并不妨碍熬过疫情的我们,如此怀念大排档。
不同于庙堂馆子的仪式感,大排档以其特有的“镬气”,使得分桌落座的食客们多了一份兄弟情。
大排档,原称“大牌档”。二战后的香港,食档主人将固定摊位的大号招牌裱装悬挂,所以得名“大牌档”。“牌”又与“排”同音,据说被误写后传入内地,于是就有了“大排档”。
晚上9点后,正餐门口排队的人潮逐渐散去,属于大排档的“黄金时段”就此开启。帝都的簋街,武汉的户部巷,深圳的香蜜湖,魔都的寿宁路……
这些被吃货们奉为胜地的排档聚集区,架起炉灶,支起烧烤架,摆开调料罐,摞起一箱箱“勇闯天涯”,准备迎接一天中的高光时刻。
▲图片来自大众点评
不知从何时起,搓一顿当地最地道的大排档,成为了主人款待远道而来客人的最高礼遇。哪怕饭前是路人,酒后亦能成兄弟,没有什么感情是一瓶“勇闯天涯”吹不来的,如果有,那就吹两瓶。
炭烤生蚝的蒜香,夹杂着爆炒花甲的镬气,配合冰镇啤酒的泡沫,远处飘来阵阵麻小的十三香,似乎还混着一丝羊腰子的膻味。在大排档,没有了甲方乙方的拘谨,没有了生意伙伴的算计,打破南北地域,哪怕依旧听不习惯对面的口音,友谊的味道已在熟悉的烟火气中弥漫。
午夜时分,大多数餐馆早已关门,大排档成了每座城市有的风景线。
走出粤菜馆的人们决定再去撸个串,离开米其林三星餐厅的闺蜜团还是想去剥个虾,结束谈判的合作伙伴终于有时间开车去海边果腹……
脱下西装和高跟鞋,营销人员一定要切忌这几条。卸下精致与疲惫,大排档成了临睡前的归宿。管它什么卡路里,谁让我们是兄弟。